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你的購物車是空的
{{ (item.variation.media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 }} {{ (item.variation.media
                   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
                   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
                }}
{{ 'product.bundled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ndle_group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yandge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gif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 field.nam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  • 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
    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
{{ 'product.set.open_variation' | translate }}
  •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
   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
{{item.variation.name}}
{{item.quantity}}x NT$0 {{ item.unit_point }} 點
{{addon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addon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addonItem.quantity}}x {{ mainConfig.merchantData.base_currency.alternate_symbol + "0" }}

關節痛「就診迷路」不知掛哪科?當心是風濕免疫病延誤就醫!

2019/12/19 

每年10月12日為「世界關節炎日」,這是由歐洲抗風濕病聯盟所發起的活動,目的在推廣關節炎與風濕病的資訊,提升大眾對這困擾全球3.55億人疾病的正確認識,促使患者能即時且正確就醫。

大江基因醫學 基因營養師楊子瑩指出,關節炎與風濕病疾病屬自體免疫疾病,並非單一因素所造成的,在後天生活型態中,可能與飲食、賀爾蒙、病原體有關。關節炎泛指發生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發炎性疾病,包括數十種疾病,其中以骨關節炎最為常見。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、腫、熱、痛、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,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、影響患者生活質量。這類免疫風濕疾病對關節所造成的傷害都是不可逆的,一旦延誤就醫,造成關節受損、變形,即使經過治療,也幾乎不再有機會恢復。

偏偏風濕疾病表現多樣,許多病患在發病初期尚未正確確診時,常會出現「就診迷路」的狀況,在醫院輪轉,不知道要看哪一科才對。楊子瑩建議,若病症多樣到需要找兩三科別診斷,就有可能是風濕免疫類疾病,可以直接考慮至免疫科就診,以避免耽誤黃金治療時機。

常見的關節類風溼免疫疾病包括以下三種疾病。

  • 類風溼性關節炎

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、多發性的疾病,它除了侵犯關節外,還可會侵犯全身各個組織器官,一般好發於35-50歲之間,且通常女性罹患率為男性的2~3倍。發病初期有2/3的人會感覺疲倦、食慾不振、全身無力、不舒服;隨後開始有左右對稱性的關節腫痛,活動時會加劇。若長期間不活動,例如睡到半夜或在清晨剛睡醒時易出現關節僵硬,有時會超過一小時之久,經過活動後會稍微改善。一但發病則必需定期長期追蹤治療,若反覆慢性發炎易導致軟骨破壞,最後導致關節變形。若關節已嚴重變形,則可能需作滑膜液切除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。

儘早診斷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,已被證實可以顯著地改善病患的長期預後結果以及改善生活品質。

相關基因:CTL4、HLA、PADI4、FCRL3、CD244-1、CD244-2、IRAK1、APOM

基因功能:參與免疫調節作用,調控發炎反應。帶有高風險基因型會使體內發炎激素或細胞介素誘發量表現異常,造成自體免疫障礙。

 

  • 紅斑性狼瘡引發之關節炎

   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所造成的病變可遍及全身各器官,難以捉摸,若不注意常會延誤治療時機。美國風濕病醫學會11項診斷標準其中1項即為關節痛或關節炎,而幾乎所有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都會有此症狀,可能發病原因包括免疫系統異常、遺傳、荷爾蒙及環境等因素。最常見的發病年齡為15~25歲,而生育期(25~35)的女性占95%以上,但男性、老人及孩童也都可能得病。

相關基因:IRF5、ITPR3、TNXB、STAT4、CD40、AFF3、TNFAIP3、ITGAM

基因功能:參與免疫調節作用,主要調控發炎反應。帶有高風險基因型會使體內發炎激素或細胞介素誘發量表現異常,形成血管及結締組織炎症。

 

  • 乾癬性關節炎

乾癬性關節炎是乾癬的共病之一,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之處在於大部份病人的血液中,類風濕性因子為陰性,80%的病人會先出現皮膚乾癬的表現,且有很多病人在手指甲或腳趾甲會出現指甲破壞或甲床裂解。


若家族有自體免疫疾病史,除可透過基因檢測預估疾病發生風險外,建議也可同時做 R1動態基因檢測,以3cc的血液來判斷疾病進展,在發病期提早瞭解,及早預防治療。

#Time2Work

2019年世界關節炎日的主題為「Time2Work」,期望透過宣導,讓雇主們更重視罹患關節炎的員工自身的需求。他們記錄四位來自不同國家的關節炎與風濕病患者每天的工作日常,觀察疾病對他們在職場上的影響,以及他們如何應對挑戰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期望大家可以同時檢視自己身為員工和雇主的角度,同理這些罹患關節炎與風濕病患者。